工作中明确目标,将看上去难以完成的大目标向下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将任务再分解成季/月/周/日的具体行动,最后严格按照每日的计划定时完成这些动作,我们就能一步一步达成目标,这就是个逻辑的过程。
一个学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理工科生,骨子里却有着太多的文科生影子的自己,大学做过宣传部长,参加过诗歌朗诵会,写过诗,爱唱歌,思维想不跳跃都不可能!所以让自己从发散型思维改变成逻辑型思维,这都得益于1994年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电气工程师之后的工作。
工作后,自己先从装配电控柜、装配变频器开始。这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上电后会“Bang,Bang”乱炸!有一次连续炸过两次变频器模块后,自己手都软了。开始学会了小心翼翼,开始学着一步一步做事,不再天马行空,不再让思绪在工作时飞檐走壁。开始使用PLC的梯形图编程,逻辑性就来了;输入输出是必须要有逻辑的,否则即使编辑对了,也不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还很难找到错在哪里;就连事件插入的中断控制,也必须符合前后时间顺序和避免各种冲突,否则可能会造成程序的死机;做销售工程师也一样,2002年RA Review的形式很简单,就是Excel表格中的供应链(甲方?设计院?总包商?集成商/OEM/盘厂?竞争对手?决定在哪里下功夫?)我们要做的,是直接找到决策方,Spec in 品牌,然后顺藤摸瓜,跟踪订单走向收回订单。这虽是一个简单的供应链,但也是个逻辑的过程。
多年以后终于明白:我们一直想找的“捷径”,不是一飞冲天,不是自家有矿,原来它是“逻辑”。
逻辑就像我们出门最好用GPS规划下最快的路径一样,先走哪条路,再走哪条路,如何避开拥堵路段,以最快的方式到达目的地。逻辑就是那个从知道到做到的十万八千里距离中最优的路径;逻辑就是我们既能把事儿做成又把事儿做好的那个规律。
逻辑首先是逻辑思维。做事前先思考,我们要有目标有计划,想好步骤,不盲目动手;我们要想到所有相关节点之间那个内在的必然联系,有先有后,有因有果。之后就是逻辑行为,按计划按步骤按时间要求完成动作,不断总结反思优化,一步步实现目标。
思维一旦有了逻辑,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就会深思熟虑,刨根问底;我们会拂去表面的现象努力去探究事情的本质,然后学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为一旦有了逻辑,我们就会开始有计划地做事了,就会像高效能人士一样选择更多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去做,而不会每天被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裹挟着,眉毛胡子一把抓,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看上去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但实质的成绩却很少。
具备逻辑思维和行为的能力,是我们提高自己工作效率,把握自己更多自由时间,去做好更多事情和承担更大责任的前提条件。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具备逻辑思维和逻辑行为能力呢?
首先要逼迫自己事事儿深入思考,让自己学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面对我们准备做的事情,我们要不断追问自己:目标是什么?差距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困难在哪里?引发困难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打通瓶颈?对于瓶颈,我们可以考虑三要素: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做了什么会造成这个瓶颈?现在面对的现状是什么?我们如何解决?为了未来一劳永逸,我们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
其次我们要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自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节点,并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动作;在做事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简化/优化工作方法,总结出做事情正确的路径和节点步骤,形成工作流;同时根据事情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会并行处理事情,就像一座高架立交桥,同时可以有好多车行进。
以这种要求去工作,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形成逻辑的做事习惯了。
其实我们的先哲比我们更强调逻辑,例如《礼记》中最著名的《大学》篇,就是一个逻辑的模范。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从古至今,从生活到工作,逻辑无处不在。人类一直就生活在逻辑中,我们一生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寻找着自己人生的“逻辑”。
作者: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