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机结构中,电机轴承的作用是支撑转子,并且将电机的轴向、径向负荷从转子传递到定子之上,同时也对定、转子起到定位的作用。轴承几乎是电机各个零部件之中在自身内部同时完成承载和旋转的零部件。转子旋转,但是自身零部件之间没有相对转动;定子承载,但是不转动……
在电机轴承承载、定位的两个主要功能中除了轴承自身的承载能力和精度以外,轴承在电机中良好的支撑定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要为轴承设置良好、稳妥的支撑和定位,电机轴承相关零部件的公差、配合选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机中与轴承相关联的零部件主要是轴、轴承室。昌晖仪表根据不同的电机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内转式卧式电机模式
1、普通工况
此处说的普通工况指的是电机运行的时候的一般稳定运行状态。此时电机通电运转,工况稳定,机座稳定,较少有外界扰动。
此时,对于内转式电机,电机通电转子带动转轴旋转。对于轴承内圈而言,轴承内圈安装于转子轴上,轴承内圈和转轴之间的配合力使得轴承内圈旋转起来。此时轴承内圈需要可以被这个“配合极力”带动。因此此处应该有足够的配合力。一旦配合过松,此处会出现“无法带动”轴承内圈,或者“丢转”的现象。进而出现内圈“跑圈”的现象。一般而言对于内转式卧式电机,转轴与轴承内圈之间的配合应该是紧配合。
另一方面,如果电机轴承内圈与轴之间的配合过紧,虽然可以保证轴良好的带动内圈旋转,但是此时配合面之间过大的配合力会使轴承内圈向外的膨胀增加,因此轴承内部工作的剩余游隙会减少,从而影响轴承的寿命。另外,如果电机轴承内圈和轴之间的配合过紧,也会使轴承内圈承受比较大的张紧力,当配合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可能造成轴承内圈断裂的问题。
在电机轴承内部,轴承滚动体在内圈的旋转的作用下,在轴承内圈、外圈之间滚动。
对于电机轴承外圈而言,滚道承受滚动体滚动带来的滚动摩擦。同时外圈和轴承室之间存在滑动摩擦。通常而言,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轴承外圈不旋转,因此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滑动摩擦应该不小于滚道上的滚动摩擦。一般而言,滚道内部的滚动摩擦力都会小于外圈外表面与轴承室的滑动摩擦力,因此此处不需要非常紧的配合,就可以使得配合面之间的配合力足以保证外圈不旋转。但是,此处如果配合过松,则会导致轴承外圈与轴承室接触面积过小,从而减小滑动摩擦面积。当这种情况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出现外圈的”跑圈“现象。如果轴承外圈选择的过紧的配合,那么受到配合力的影响,轴承外圈会被压缩,因此会减小轴承工作时候的工作游隙,对轴承寿命造成影响。
2、特殊工况
此处所说的特殊工况包含了上述普通工况之外的其他工况。其中包括振动、频繁启动、特殊的环境温度以及散热条件等因素。
由于工况特殊,电机轴承的承载和运转状态会产生不同,昌晖仪表将在“电工仪表”栏目后续文中中介绍细节。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