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回老家,发现村里没有年轻人了。长辈对我说:年轻人一结婚就走了。现在小伙子结婚,至少要在县城买套房子,否则就娶不到老婆。有位老人,为了给三个儿子娶媳妇,受了一辈子苦。临终前的要求居然是想吃一次烧鸡。不难预料,20年后的中国很难找到真正的乡村了。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觉得某个领域落败、缺乏人才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问:这个行当里的人,能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对高级人才来说,还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否则,这个行业里的人也就要走了,技术传承也就难以为继。我国在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落后,本质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几年前,在一个春节团拜会上,著名数学家王元先生疾呼:让年轻人活下去!年轻科学家活下去或许不难。但要有房有车、让老婆孩子过体面的生活恐怕就不容易了。
我曾设想:假如我是个青年老师,会如何选择?要活得体面些,就要去拿项目、去当官。为此,可能就要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无聊、甚至是讨厌的事情。很可能会出卖自己的尊严,低三下四地面对领导和学霸,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年学术风气变差,应该与此有很大关系。我们鼓励科学家安贫乐道、坐得住冷板凳。事实往往是:科学家自己过穷日子往往不难,但有了老婆孩子就不一样了。他必须尽一个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有一种可怕的情况:年轻人整天忙于无聊的论文和项目。在学校、科研机构里面久了,丧失其他谋生的能力。博士离开学校,赚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初中生。这时,如果失去岗位,恐惧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心理变态。最近上海一高校发生凶杀案,估计就有心理问题。
经常有人为孩子读研、读博和我讨论专业问题。如果对方不是大财主,我会问他们:孩子的天分是不是特别高?如果特别高,尽量选择国外最优秀的大学去读;如果不是,就要为未来找一份好的工作而读书。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曾经对晚辈说:自己一定要有赚钱的能力。有了钱才有尊严、有安全感、有出去看看的自由,才有条件追求理想,有资格“视金钱为粪土”。我教育儿子的时候也常对他说:十八岁以后要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2001年,日本政府要推进科技强国战略,“50年内要拿30个诺贝尔奖”。这个目标看来不难实现。现在,我国也要建设科技强国。是否也敢于提出这样明确的目标?按目前这个样子,恐怕提出来也没用、徒增笑料。要培养诺奖人才,恐怕先要让年轻人安心于科研才行。和平年代,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其实也非易事。
王元先生当年还提到:现在的科研经费已经不少了。40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有些高校的经费增长上百倍,教师生活为何仍然不易?在我看来,这些钱过多地以项目的形式投入到建筑、设备上去了。但这些投入有多少产出呢?必要性如何呢?很多钱恐怕都是浪费了。
反之,如果把投入项目的钱用于增加科技人员和教师的基本工资,让大家能安心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不必在争项目、拉关系、赶热点上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效果恐怕要好得多。所谓的激励政策,就是一种刺激。对热爱科研的人来说,能安心比什么都好。活得不体面,难以安心;金钱刺激多了,同样难以安心。
在我看来,中国科技投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舍得花钱买设备舍不得花钱卖软件、更舍不得花钱买知识分子的时间。许多地方在支付咨询、课时费时非常小气。有些部门和地方,居然莫名其妙地给出了很低的“最高限价”。进入知识时代,却仍然是小农时代的思想,怎么可能步入创新时代?许多为政者的观念需要改一改了。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