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开加油站赚钱了。李四、王五也跟着开,直到大家都不赚钱为止。” 这种做法虽然常见,但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它必然形成一种“内卷”,大家争相瓜分资源。结果就是大家活得越来越累、钱却挣得越来越少。
资源有限的时候,容易形成这种状态。
在农业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有限。这时,大家往往着眼于瓜分资源。于是,国与国的战争不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王朝更替的原因,往往也是为了资源的再分配。明朝的中后期,财政一直吃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子孙越来越多,把朝廷的财富瓜分了。40年前采取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担心人多土地不不够用。
在金字塔状的体制内,人们只能从上级那里得到资源,这时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历朝历代的太监,不仅奴性十足还内斗激烈。因为这些人只能从主子那里获得资源。在一些大的单位里,也经常见到一些奴性十足的人。因为他们脑子最关心的是领导,而他只能从领导那里获得资源。
我们喜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但前提往往是这些人的家里有米下锅,不必出卖自己的尊严。所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不再依靠领主了。于是,有追求“自由”的底气了。今天,我们常见一些大牌学者,对职位并不高的领导奴颜卑骨:因为他们的资源是靠这些领导赏赐的。换句话说,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只能从领导那里拿。设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风气能好吗?
企业内训时听到一种相反的说法:能干的员工往往不怎么爱搭理领导。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是把事情做好。一个人能创造价值,就有条件维护自己的尊严。
“张三开加油站赚钱了,李四就想在附近开个小卖部。加油的人可以顺便买点东西,而买东西的人也可以顺便加油。王五看到两人赚钱了,就在旁边开了个饭馆:人们去加油、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顺便吃饭,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加油、买东西。“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关心的不是别人碗里的菜、不是内斗,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创造价值。于是人们关注科技和创新、关注合作共赢、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改革开放40年,一个成功的经验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这个手段的作用逐渐减弱。如果不能进入创新的社会,就会陷入内卷。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内斗就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以做奴才为荣。社会风气可能会变得一塌糊涂。
于是,我想起邓公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创新才能发展、才是硬道理。做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如果不能走向创新,不但不能解决国内的内卷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无法处理好、贸易战就是难免的。
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就需要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有能力“跳出盒子”。如果社会精英都热衷于做奴才、习惯于把精力用于解释领导的伟大和正确,就没有办法成为创新国家。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